:::
首頁
|
台灣文學館
|
網站地圖
:::
期刊名稱
/
台灣文學館通訊
發刊日期
/
2014年12月
期 別
/
第45期
GPN
/
2009205614
ISSN
/
18146805
全文閱覽
0
《台灣文學館通訊》第45期
館長的話
1
點燈輝映,文學盛會
翁誌聰
本期專題
4
攜手點亮自我──2014迴鄉回響
6
館際攜手文學迴響
張信吉
8
談文學館的想像與實踐──館際交流座談會高雄場側記
蕭安凱
13
悲憫台灣女性命運 龍瑛宗寫盡美麗與哀愁
劉抒苑
14
淒美與頑強:龍瑛宗筆下的台灣女性特質
向陽
19
另一個「閉塞時代」的精神史──龍瑛宗台灣戰前小說中的殖民主體形成
吳叡人
23
青春即黃昏
楊佳嫻
26
扶桑姑娘──龍瑛宗作品裡一個模糊的身影
陳昭如
30
鍾鐵民文學的三農議題
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
31
鍾鐵民文學的農村圖像
鍾怡彥
36
美濃農村的庶民記憶──談鍾鐵民的故鄉書寫
余昭玟
40
笠山下一道永恆的亮光
蔡文章
43
鍾鐵民小說中的家庭農場的轉變──以一九六○年代為例
鍾秀梅
展覽與活動
48
看見五彩的春光──王昶雄捐贈展展示主題
許素蘭
50
通過時間考驗的作品──王昶雄捐贈展紀實
楊蕙如
52
以「聲」、「情」,親近在地文學──2014年「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西南部巡迴展現場觀察報告
黃佳慧
57
生活中的文學──「食衣住行文學特展」移地展系列活動紀實
謝佳佑
60
攀登文學峰頂──2014台灣文學獎贈獎典禮
楊順明、左美雲
61
2014愛詩網詩文徵選活動頒獎典禮花絮
陳昱成、左美雲
62
多元共振的文學旅程──2014府城講壇「文學新視界」後記
楊蕙如
66
文學版塊的再組成──台灣文學教室第十期
謝韻茹
67
跨越文學的疆界──非虛構寫作
吳淑棉
70
創意文案
鍾曉菲
72
當社會運動的血汗凝鍊為文學書寫的幽香──台文館圖書室「執筆出聲,深刻人心」講座側記
趙慶華
76
翻山越嶺之後,更友善的知識網絡──動靜,資料庫藏寶活動
林佩蓉
78
作家說書好好玩──給孩子的母語文學課
蔡佩玲
交流與對話
82
七等生的作品面向:論文學的個人主義困境與再生
非城隼
88
即使時代不美好,也要為了下一個可能的盛世努力──台灣文學青年論壇
林佩蓉
93
評介中島利郎等編《台灣近現代文學史》
王惠珍
96
探索莎士比亞文學遺產──2014英國文學參訪紀行
簡弘毅
館務紀要
104
11週年館慶暨文學文物捐贈感謝儀式
陳昱成
106
國際善緣,文學奉茶──ICOM 主席 Prof. Hans-Martin Hinz 一行參訪紀實
覃子君、左美雲
107
聽!一曲文學、建築與導覽實務的協奏──齊東詩舍的志工培訓實紀錄
黃冠翔、李洋慧、蔡沛霖
110
《全臺賦補遺》:新搜臺灣賦篇
許俊雅
114
天壤間唯一尚存的孤本──《風車》詩誌的修復與保存
黃綉媚、辜貞榕
118
《風車》第3輯
周華斌
119
文物捐贈芳名錄
研究典藏組
編輯室報告
120
文學現場後記
覃子君
本期編輯委員會
發行人
/
翁誌聰
總編輯
/
蕭淑貞
編輯委員
/
洪秀梅、顧敏耀、陳秋伶、張信吉、楊順明
執行主編
/
覃子君
:::
2020年
第69期
第68期
第67期
第66期
2019年
第65期
第64期
第63期
第62期
2018年
第61期
第60期
第59期
第58期
2017年
第57期
第56期
第55期
第54期
2016年
第53期
第52期
第51期
第50期
2015年
第49期
第48期
第47期
第46期
2014年
第45期
第44期
第43期
第42期
2013年
第41期
第40期
第39期
第38期
2012年
第37期
第36期
第35期
第34期
2011年
第33期
第32期
第31期
第30期
2010年
第29期
第28期
第27期
第26期
2009年
第25期
第24期
第23期
第22期
2008年
第21期
第20期
第19期
第18期
2007年
第17期
第16期
第15期
第14期
2006年
第13期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2005年
第9期
第8期
第7期
2004年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2003年
第2期
第1期
國立台灣文學館 © 版權所有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學報 - 電話:(06)2217201#2201、2210 傳真:(06)2224944 |
聯絡我們
|
通訊 - 電話:(06)2217201#2505、2508 傳真:(06)2218952 |
聯絡我們
|
建議瀏覽解析度 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