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台灣文學館
|
網站地圖
:::
檢索範圍: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台灣文學館通訊
檢索條件:
在
請選擇
全部欄位
作者
篇名
摘要
內文
關鍵字
AND
OR
NOT
在
請選擇
全部欄位
作者
篇名
摘要
內文
關鍵字
AND
OR
NOT
在
請選擇
全部欄位
作者
篇名
摘要
內文
關鍵字
請選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
請選擇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請選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
請選擇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在
出版日期
在結果中查詢
作者
篇名
刊名
期別
摘要 全文
海洋作為一種「視野」 -台灣鄭和傳說中的文化他者與想像
/ 陳芷凡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11期 / 2010.10出版 / 第221頁
11
4。 3 〈東番記〉收錄於《閩海贈言》文集中,此書匯集了諸士紳對沈有容的贈言,該文集內容的主題集中在 沈有容於福建外海的兩大功績:其一為追勦海寇到東番;其二,親往彭湖,諭退荷蘭酋韋麻郎。此歸納
民間文學口傳性特質之研究 -以台灣民間文學為例
/ 胡萬川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11期 / 2010.10出版 / 第199頁
11
O 8 1 J d I 8 # 1 f O y w d S J d ( l Y J ' Y 10 Walter J. Ong, Orality & Literacy--The Techn
蜿蜒幽暗裡的火炬 -探索台灣當代女詩人的憂鬱書寫
/ 李癸雲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11期 / 2010.10出版 / 第139頁
11
d I ; [ p d Q 3 [ v _ Y f d J J h Y y S k Y 9 鯨向海,〈瘋狂和優美之顛—再致某精神病院〉,《精神病院》(台北:大塊文化出版公司, 2006.03
一九五○年代台灣現代詩的幾個面向
/ 蔡明諺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11期 / 2010.10出版 / 第89頁
11
),頁156、 164、176。 S X ( D $ Y ; H & 93 f 4 ( J G t $ M & Y # d
雛構新詩文體語言 -賴和新詩手稿中的意象經營與修辭意識
/ 解昆樺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11期 / 2010.10出版 / 第7頁
11
B q q N E @ e e [ h q ] Y d ( @ h & l d q J h I B b f @ d j 為了補白報紙留下來的版面 d就無法去選擇原稿 f他當時幾乎是拼著老命 去作
我們的六○年代 -兼及年度文選與編輯生涯 2005年12月3日 週末文學對談NO.48 季季VS隱地
/ 錄音整理/陳瀅州
台灣文學館通訊 / 第11期 / 2006.06出版 / 第42頁
11
月 1 日出任印刻文學編輯總監。著有散文集《夜歌 》 、 《 攝氏 20 - 25 度 》 、 《 寫給你的故事 》 ,小說 《 屬於十七歲的 》 、 《 異鄉之死 》 、 《 拾玉鐲 》 等
館長的話
/ 吳麗珠
台灣文學館通訊 / 第11期 / 2006.06出版 / 第1頁
館長的話 代理館長 吳麗珠 本期的 《 台灣文學館通訊 》 裡,我們將相當受到好評的「聽、傳、說 - 台灣原住民與動物的故事」特展中的六則傳說故事,以兒童繪本的方式,重新彙集成十四頁的「特展專輯」。除了將運用於展場中的傳說故事搭配上大幅插圖,加強文字的圖像感外,專輯內還融入了生態的知識,並試圖從文學、文化、生態等不同角度切入,設計議題,讓讀者們能進一步思考展示本身的多重意義。因此這個
空間語境與歷史暴力 -論葉石濤1965後復出階段的鬼魅書寫
/ 廖淑芳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13期 / 2011.10出版 / 第127頁
11
.07)。 4 彭 瑞 金 , 〈 食 夢 獸 的 文 學 旅 程 — 葉 石 濤 的 小 說 創 作 〉 , 彭 瑞 金 主 編 , 《 葉 石 濤 全 集 一 ‧ 小 說 卷 一 》 ( 高
台灣戰後初期的空間改造
/ 范銘如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13期 / 2011.10出版 / 第337頁
11
7-204。 2 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台北:麥田出版社, 2007.12)。 3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著,
《台灣三部曲》之《風前塵埃》 -歷史書寫後設小說的共時與共在
/ 林芳玫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15期 / 2012.10出版 / 第151頁
11
),頁181-205。劉亮雅,〈施叔青《行過洛津》中的歷史書寫與鄉土想像〉,《中外文學》 39卷2期(2010.06),頁141-163。曾秀萍,〈扮裝台灣:《行過洛津》的跨性別飄浪與國族寓言〉,
TXT 格式
CSV 格式
查詢的關鍵字 :
11
>
搜尋結果共有 351 筆資料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目前是第
2
頁,共36頁
:::
最近的搜尋紀錄
國立台灣文學館 © 版權所有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學報 - 電話:(06)2217201#2201、2210 傳真:(06)2224944 |
聯絡我們
|
通訊 - 電話:(06)2217201#2505、2508 傳真:(06)2218952 |
聯絡我們
|
建議瀏覽解析度 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