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台灣文學館
|
網站地圖
:::
檢索範圍: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台灣文學館通訊
檢索條件:
在
請選擇
全部欄位
作者
篇名
摘要
內文
關鍵字
AND
OR
NOT
在
請選擇
全部欄位
作者
篇名
摘要
內文
關鍵字
AND
OR
NOT
在
請選擇
全部欄位
作者
篇名
摘要
內文
關鍵字
請選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
請選擇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請選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
請選擇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在
出版日期
在結果中查詢
作者
篇名
刊名
期別
摘要 全文
混雜、嘲諷的文體風格與啟蒙意識形態 -論蔡秋桐的現代小說特色
/ 李敏忠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10期 / 2010.04出版 / 第261頁
臺灣
人因為公學校不能滿足地教授漢文 e所以不得不給子弟往舊式的
臺灣
書房讀書 e舊式書房的教授法 e唯有形式的講解和強制的背誦的 兩個法子而已 e教材多是從四書 e五經 e諸子 e古文的中間選取的 e
排灣族 milimilingan 程式化敘事的考察 -以「重疊人名」及「重覆」為探討中心
/ 曾基瑋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3期 / 2006.10出版 / 第77頁
臺灣
社會的文化 心理研究》(台北:中研院民族所,2002),頁71。 8 高金豪,〈說故事的藝術:排灣族「言說傳統」的調查研究報告〉,「第四屆台灣原住民 訪問研究者」成果發表會(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一個歷史,各自解讀 -二二八小說及其相關作品選集的多元論述
/ 洪英雪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3期 / 2006.10出版 / 第287頁
臺灣
公共領域的發展過程重新分期為「1 47年的事件初始期」、 「1 48至1 82年的社會失憶期」,以及「1 83至2000年的眾聲喧嘩期」。夏春祥改變其分 期的標準是,以二二八事件相關論述是否出現於
澎湖七美望夫石傳說的形成、聯繫、流傳歷史
/ 彭衍綸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4期 / 2007.04出版 / 第189頁
臺灣
文獻館 《
臺灣
地名辭書,卷六,澎湖 縣》 郭金龍等撰,施添福總編纂,國史館 台灣文獻館採集組編輯,2002.06,初 版,頁490。 11 七 美 當 地 鄉 土 教 材 七美鄉公所 七美國中
南鄒族沙阿魯阿(Hla’alua)貝神祭起源傳說試探
/ 劉育玲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6期 / 2008.04出版 / 第39頁
臺灣
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 1935 中 才開始在貝 神祭起源傳說中出現 kaburua 的蹤跡 但必須注意的是 在移川此 一階段的調查 沙語中所謂的“kaburua”是否正是指今日貝神祭 起源傳說中
當王德威遇上原住民 -試論王德威後遺民論述
/ 劉智濬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6期 / 2008.04出版 / 第157頁
臺灣
:從文學看歷史》(2005)等論述中詮釋 原住民議題與作品時所展現的中國/漢人觀點,審視後遺民論述 的缺陷與盲點。當後遺民論述一心凝視中國原鄉、忽略了包括原 住民族在內的諸多台灣歷史脈絡之際,後遺
自然烏托邦中的隱形人 -台灣自然寫作中的人與自然
/ 藍建春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6期 / 2008.04出版 / 第225頁
臺灣
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2004 。 性質純粹且沒有機械文明色彩的「自然」 即便真正存在 於地球的某些角落 隨時開啟大門迎接擁有靈性的溫柔選民 但 是 這樣的「自然」又是否沒有任何一丁點威脅可能施之於
公義與私情 -重探胡傳宦遊台灣時的心境
/ 陳英傑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8期 / 2009.04出版 / 第249頁
臺灣
日記與稟啟、胡適 * a k L f ( D J 9 o d S L d J k { } Z d ( } 6 X l ] I - {2007 6 \ 6 2007.12.8 d B U z Y
同文關係中的台灣漢學及其文化政治意涵 -論日治時期漢文人對其文化資本「漢學」的挪用與嫁接
/ 游勝冠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8期 / 2009.04出版 / 第275頁
臺灣
輓近人口驟增。有論再三十年後且度越千萬人以上。南華南洋之 發展策及移民。是其必要。若然則漢文力。須豫為涵養。目下學校畢 業生。有志於滿洲國者。恆以不解漢文及語言故見黜。若
臺灣
此後之 漢文種子滅絕。
百年風騷,誰主浮沉? -二十世紀台灣兩大傳統詩社:櫟社、瀛社之對照觀察
/ 廖振富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9期 / 2009.10出版 / 第205頁
臺灣
古典文學研究述評〉,《漢學研究通訊》25卷4期(2006.11)。 2 關於櫟社研究之學位論文,最早是鍾美芳,〈日據時代櫟社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論 文,1986),屬於史學研究。1
TXT 格式
CSV 格式
查詢的關鍵字 :
臺灣
>
搜尋結果共有 318 筆資料
下一頁
最後一頁
目前是第
1
頁,共32頁
:::
最近的搜尋紀錄
國立台灣文學館 © 版權所有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學報 - 電話:(06)2217201#2201、2210 傳真:(06)2224944 |
聯絡我們
|
通訊 - 電話:(06)2217201#2505、2508 傳真:(06)2218952 |
聯絡我們
|
建議瀏覽解析度 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