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台灣文學館
|
網站地圖
:::
檢索範圍: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台灣文學館通訊
檢索條件:
在
請選擇
全部欄位
作者
篇名
摘要
內文
關鍵字
AND
OR
NOT
在
請選擇
全部欄位
作者
篇名
摘要
內文
關鍵字
AND
OR
NOT
在
請選擇
全部欄位
作者
篇名
摘要
內文
關鍵字
請選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
請選擇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請選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
請選擇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在
出版日期
在結果中查詢
作者
篇名
刊名
期別
摘要 全文
與「二二八事件」相關之台灣古典詩析論 -以詩人作品集為討論範圍
/ 廖振富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1期 / 2005.10出版 / 第109頁
林
獻堂詩,對其戰後詩作所流 露之幽咽悲涼情調深有所感,但並未注意到他 1951年寫於日本的 三月一日 聞雷 一詩,其實正是寫二二八事件。 2000年底而葉榮鐘詩集《少奇吟草》 重新出版,引起筆者極大的
由「現代」觀想「故鄉」 -張文環〈山茶花〉作為文本的可能
/ 張文薰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2期 / 2006.04出版 / 第5頁
林
產業等指向張文環故鄉嘉義梅山之處;或許更因於面對日治時期 台灣文學作品時,研究者慣以「寫實主義」檢證作品內容對當時台灣社會的映 照度之多寡,以作為評定作品價值高下的原則。 1 然而正如垂水千惠在呂赫
「回歸古典」,或「跨越鄉土」? -崛起於七○年代的兩派台灣女性散文
/ 張瑞芬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2期 / 2006.04出版 / 第131頁
林
文月、張曉風、陳幸蕙等中文系女作家古典的回航,以 及承繼張秀亞美文傳統的喻麗清、呂大明,都違逆著當時其他文類女性/政治 的文學主流。在「鄉土」與「古典」兩大浪潮之間,蔣芸、曹又方以女性意識 的專欄雜
近四十年來台灣民間文學的調查、研究狀況
/
林
培雅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3期 / 2006.10出版 / 第33頁
林
兄 弟 會 去 進 行 田 野 調 查 者 , 在 採 錄 民 間 文 學 時 , 通 常 將 重 點 放 在 文 本 的 取 得 , 而 不 太 會 去 注 意 、 說 明 、 甚 至 是 忽
從民間文學的版權保護談民間文學的改寫 -以霍斯陸曼‧伐伐〈狗王子〉為例
/ 許家真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3期 / 2006.10出版 / 第53頁
林
兄 弟 的 作 品 就 是 一 種 改 寫 , 他 們 一 方 面 基 於 自 身 的 清 教 徒 信 仰 , 一 方 面 是 基 於 商 業 的 考 量 , 將 田 野 採 集 的 文 本 加
排灣族 milimilingan 程式化敘事的考察 -以「重疊人名」及「重覆」為探討中心
/ 曾基瑋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3期 / 2006.10出版 / 第77頁
林
保 祥 說 道 : 講述的方法有一種大體上的形式。故事的開頭部分、故事中的重要情節 1 因為排灣語各地方言不同,這個詞彙的記法歷來有記成mirimiringan、miLimiLingan或 m
國姓井母題分析 -以豐田村國姓井為例
/ 楊玉君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3期 / 2006.10出版 / 第147頁
林
縣 大 埤 鄉 的 豐 田 村 有 一 座 鄭 成 功 廟 , 廟 前 有 一 口 四 年 前 重 新 發 掘 出 的 一 座 古 井 , 鎮 守 井 欄 之 上 的 倒 不 是 國 姓 爺 鄭
戰後初期楊逵的社會運動及政治參與
/ 黃惠禎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3期 / 2006.10出版 / 第249頁
林
梵(
林
瑞明),《楊逵畫像》(台北:筆架山,1 78),頁147、153及 頁155-156。 3 楊逵生前雖然曾經表示:「二二八事件以來的種種事情,漏掉沒有寫的,還有許多許多。 我旣然特意搞的是
一個歷史,各自解讀 -二二八小說及其相關作品選集的多元論述
/ 洪英雪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3期 / 2006.10出版 / 第287頁
林
燿 德 《 一 九 四 七 高 砂 百 合 》 、 李 喬 《 埋 冤 一 九 四 七 埋 冤 》 、 鍾 肇 政 《 怒 濤 》 、 陳 燁 《 泥 河 》 等 ; 短 篇 小 說 則 以 李
「文學進化論」、「反動進化論」與台灣新舊文學的演進
/ 賴松輝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3期 / 2006.10出版 / 第217頁
林
攀 龍 、 張 梗 、 張 我 軍 、 郭 秋 生 則 以 「 反 動 進 化 論 」 為 基 礎 。
林
攀 龍 、 張 我 軍 論 到 西 方 文 藝 思 潮 的 古 典 主 義 、 浪 漫
TXT 格式
CSV 格式
查詢的關鍵字 :
林
>
搜尋結果共有 96 筆資料
下一頁
最後一頁
目前是第
1
頁,共10頁
:::
最近的搜尋紀錄
國立台灣文學館 © 版權所有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學報 - 電話:(06)2217201#2201、2210 傳真:(06)2224944 |
聯絡我們
|
通訊 - 電話:(06)2217201#2505、2508 傳真:(06)2218952 |
聯絡我們
|
建議瀏覽解析度 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