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台灣文學館
|
網站地圖
:::
檢索範圍: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台灣文學館通訊
檢索條件:
在
請選擇
全部欄位
作者
篇名
摘要
內文
關鍵字
AND
OR
NOT
在
請選擇
全部欄位
作者
篇名
摘要
內文
關鍵字
AND
OR
NOT
在
請選擇
全部欄位
作者
篇名
摘要
內文
關鍵字
請選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
請選擇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請選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
請選擇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在
出版日期
在結果中查詢
作者
篇名
刊名
期別
摘要 全文
南鄒族沙阿魯阿(Hla’alua)貝神祭起源傳說試探
/ 劉育玲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6期 / 2008.04出版 / 第39頁
日本
學者以佐山融吉 1915 及河野喜六 1918 所做之調查較為詳盡 日治以後除 了衛惠林 1965 與劉斌雄 1969 外 其他以台灣原住民祭 儀為主要調查對象者 卻少見貝神祭之相關研究 這主要
從東番到Formosa -試探〈東番記〉、〈福爾摩沙報告〉中的性別書寫
/ 陳芷凡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6期 / 2008.04出版 / 第75頁
日本
侵略的朝鮮之役 1592 以 及播州之役 1599 。三次戰爭雖然都得到勝利 但也使明朝的 人力物力大受影響 國力衰退。 [37] 而閩浙沿海一代 倭寇肆虐 雖派兵勦倭 但整個大陸沿岸的動盪 未
傳統與現代 -原住民作家夏曼.藍波安的地誌書寫與對話
/ 許雅筑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6期 / 2008.04出版 / 第103頁
日本
兵(夏本.固 旦) 《人本教育札記》 134期 2000.08 收錄於《海浪的記憶》 憂鬱的祖父 《中國時報》 副刊 2000.08.23 失憶勇士(夏本.永 五生) 《人本教育札記》 136期
當王德威遇上原住民 -試論王德威後遺民論述
/ 劉智濬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6期 / 2008.04出版 / 第157頁
日本
的、大清的、國、共兩黨的 殖民情境 一心要當家作主的 時刻」。這些本質互異的政治裂變 不僅跨越長達百年的時間距 離 更且經歷帝國殖民、兩次大戰、冷戰對立、國際共產解體、 全球化資本主義崛起等國際秩
從性政治突圍而出 -論謝雪紅書寫以及李昂《自傳の小說》
/ 洪英雪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7期 / 2008.10出版 / 第9頁
日本
特務往來密切,「經營『三美堂』,招待
日本
士兵特別親切,被稱為 『兵之家』。
日本
投降後,謝又經營『大華酒家』,做了許多不可告人的勾當。」《今日新聞》(中 國北京),1957.12.26。 14 陳芳
兩種台灣文學史 -台灣V.S.中國
/ 林瑞明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7期 / 2008.10出版 / 第107頁
日本
時期的文學和文化思考。將思考 落實成文字,則起自1943年的黃得時。歷經戰爭及戒嚴的偏廢和禁錮,「台 灣文學」暫被歸類於中國文學之一個支流,並不受重視。及至1970年代,台 灣意識甦醒,再有陳少廷
神秘經驗的啟示與鄉土倫理的復歸 -論黃春明小說中的人間、神鬼與自然
/ 陳建忠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7期 / 2008.10出版 / 第147頁
日本
古代信州寒村將老人送往山中等死,以維持村中生計 的作法,與台灣將老人留在家鄉,年輕人出走的作法有可類比思考之處。《楢山節考》( s \ O),原著作者是深澤七郎,1958年由木下惠介導演。1983
環境傾圮與美的廢棄 -重詮宋澤萊《打牛湳村》到《廢墟台灣》呈現的環境倫理觀
/ 吳明益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7期 / 2008.10出版 / 第177頁
日本
的戰後重建 計畫,並且利用經濟輸出與政治壓力來掌控第三世界新興國家。遷台的國府 一開始就以扶植水泥、電力、造紙、鋼鐵等事業為主,以爭取美援重建的經 25 Bruce V. Foltz, Inhab
論蔡秋桐的台灣話文小說 -以〈帝君庄的秘史〉、〈連座〉、〈有求必應〉、〈痴〉為例
/ 呂美親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8期 / 2009.04出版 / 第9頁
日本
時代以不使用日 語,而以「台灣話文」作為書寫主體的反抗方式;以及因當時受新文學運動的 影響,小說中呈現摻雜中國白話文、甚至許多已「台灣話化」的「日式台語」 用 詞 等 「 透 läm」 ( cod
同文關係中的台灣漢學及其文化政治意涵 -論日治時期漢文人對其文化資本「漢學」的挪用與嫁接
/ 游勝冠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 第8期 / 2009.04出版 / 第275頁
日本
漢學,進而生產出
日本
統治意識形態論調的 歷史事實。這種漢學保存論在殖民統治初期即由瀛社的同仁李逸濤提出,進入 大正時期,在儒教團體崇文社的祭祀與徵文活動中,台灣儒教甚至演化出將台 灣儒學定位為
日本
TXT 格式
CSV 格式
查詢的關鍵字 :
日本
>
搜尋結果共有 355 筆資料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目前是第
2
頁,共36頁
:::
最近的搜尋紀錄
國立台灣文學館 © 版權所有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學報 - 電話:(06)2217201#2201、2210 傳真:(06)2224944 |
聯絡我們
|
通訊 - 電話:(06)2217201#2505、2508 傳真:(06)2218952 |
聯絡我們
|
建議瀏覽解析度 1024x768